外匯改革指向“資本項目”
|
境外人民幣大量積累,外管局考慮進一步放開境外人民幣回流境內投資
|
|
2010-08-05 作者:記者 張莫/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
|
|
記者4日從國家外匯管理局官方網站獲悉,日前召開的國家外匯局分局長座談會指出,下一階段,外匯局將推進外匯管理重點領域改革,其中特別提到了有重點、有選擇地推動資本項目改革、研究增加符合外匯市場需求的交易品種以及繼續保持對“熱錢”的高壓打擊態勢等。 業內專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外匯局提出的“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重點、有選擇地推動資本項目改革”意在保證國家金融安全的基礎上,完善資本雙向流動,在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化的領域推動改革,包括引導境外資金回流國內投資、適時啟動國際板等等。 目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發展迅速,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2010年上半年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總額達706億元人民幣。國家行政學院咨詢部研究員陳炳才表示,在這種境外人民幣大量積累的背景下,外匯管理部門或會考慮進一步放開境外人民幣回流境內投資的渠道。 中國建設銀行高級研究員趙慶明也表示,目前,境外資金投資國內的渠道未完全放開,外匯管理部門或可考慮繼續擴大QFII的投資規模和降低QFII的投資門檻,并引導境外資金更有序地投資于境內的債券市場。“比如,更全面開放境外的機構或個人購買中國的國債或是收益更高的企業債,債券的風險較低,更可控。”趙慶明說。 “小QFII”是目前業內議論較多的一種制度嘗試,它指的是境外人民幣通過在香港的中資證券及基金公司投資A股市場,它的開閘,將成為境外人民幣回流的重要通道。有媒體報道稱,“小QFII”最快可能年內推出。趙慶明稱,盡管小QFII是一個很好的嘗試,但是由于香港是一個資金自由港,在港試點的潛在風險還是比較大,監管部門對此考慮會非常慎重。 資本的流動是雙向的,除了在資本項目下進一步放資金流入之外,促資金走出去也會是下一步外匯管理部門需要推動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表示,目前境內企業和個人需要對外投資的意愿和要求很強烈,相關部門在這方面的政策應更加開放。去年,外匯局發布了《境內機構境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規定》,今年6月再次發文,下放10項資本項目外匯業務審批權,以貿易便利化和促進境外投資為目的的資本項目開放先試先行。 會議指出,受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影響,今年上半年我國外匯收支活動趨于活躍,人民幣升值預期總體趨緩。下半年我國外匯收支形勢總體可能仍然比較復雜,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會議強調,做好應對和打擊“熱錢”流入專項行動相關案件的查實和處罰工作,繼續保持對“熱錢”的高壓打擊態勢。 “推進資本項目改革是一方面,但同時,一定要防止資金的大進大出,加強相關監測。”丁志杰表示。此次會議透露,今年上半年,外匯局開展的應對和打擊“熱錢”專項行動共排查跨境交易347萬筆,累計金額4400多億美元。目前,已查實197起涉嫌違規案件,其中立案150起,已辦結42起,其余案件的相關違法行為定性及處罰工作正有序進行。 會議還指出,配合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積極推進外匯市場發展,研究增加符合市場需求的交易品種,強化對做市商的監管和指導。“比如,開放非儲備貨幣,比如新加坡元、馬來西亞林吉特等與人民幣在外匯市場的交易,都是未來可能嘗試的。”陳炳才表示。記者了解到,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可能將推出人民幣兌林吉特交易的消息已經在業內流傳兩個多月。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