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早已掌握賺錢的技巧,
聚財的管道與模式早已建立完成。 他們在財富流動的前方已經建好水庫,
只等著讓金錢自己流進來。
人類的財富分配從第一波土地分配,到后來建立在工廠、計算機、互聯網基礎上的財富分配,再到現在的第五波,已經進入了另一種領域,藍金①、生化科技。20世紀70年代的創新是微波爐,80年代是錄像機,90年代是計算機和互聯網。在80年代把握機會的人,現在都已成為百萬富翁;在90年代把握機會的人,則已成為億萬富翁。
有錢人早已掌握賺錢的技巧,聚財的渠道與模式早已建立完成。他們在財富流動的前方已經建好水庫,只等著讓金錢自己流進來。
許多富裕國家的人,從小就把孩子的財富教育擺在學習目的的第一位。從民間到政府,各界都致力于推廣財富教育,人們認為與其無止境地給孩子提供金錢,不如教他們學會增加財富的方法。
日本基金經理人村上世彰,就是富爸爸教育下的少年得志者。村上世彰從念小學四年級時就學會炒股票,村上的父親在他就讀大學時,丟給他1
000萬日元的零用錢,告訴他說:“從現在起你的財務就開始獨立吧!別再來向我要錢了!” 于是他拿1
000萬日元去投資股市,將資金翻了好幾番,賺得好幾億日元的資產,又用這筆資金成立AMC資產管理公司,短短幾年間,他的公司資產又翻了幾百倍。
美國股神巴菲特從很小的時候就顯示出了極高的財務智商,他在14歲時,利用送報賺來的1
400美元在內布拉斯加州買了一塊約40畝的農用土地,然后出租給別人賺取租金,小小年紀就做了地主。
如果在獲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的同時,我們能夠豐富自己的財經知識,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模式,那就可能是我們未來的致富因子。從小打開財務的窗口吧!我們要認識到財富的秘密:財富是自己來的,不是用勞力取得的。所以,我們要知道方法,有了方法,自然會有路帶我們到想要到達的地方。
我們亦可用更聰明的方法累積財富。學校只教我們不要不勞而獲,卻很少教我們如何一勞永逸。致富的關鍵,是學會杠桿操作,做一次,得更多。
我們大可選擇讓自己致富的行業類別,如果這個行業又是自己的興趣所在,那我們的人生已經有一半是完整的了。只可惜很多人終其一生不知自己有其他選擇,踉踉蹌蹌走了一輩子。
如果你還在持續彷徨,用許多笨方法累積財富,請好好閱讀以下的故事:
一個農夫養了一只母雞,有一天農夫發現它每周都產下一只金蛋。
農夫把金雞蛋賣了,到城里招搖、亂花錢,但金雞一周只下一只金蛋,很快就無法滿足奢侈的農夫了。這天,農夫竟異想天開,把母雞殺了,他想一次得到所有的金蛋。
結果呢?母雞肚子里什么都沒有。
擁有一只持續生金雞蛋的母雞,多么令人羨慕!這一生,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發明這只會下金蛋的母雞。有了自己的下金雞蛋的母雞,等于擁有持續收入。個人是這樣,企業家也一樣。企業家看到的,是制造更大的系統與獨立運作的賺錢體系,而上班族卻可憐得只想到更多的工資。不同的財富觀點,導致不同的結果。
我們要通過學習來轉變觀念,讓自己換一個億萬富翁的腦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