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雨后的吉林市碧空如洗,景色美麗。新華社發 |
吉林市是我國化學工業的搖籃,素有“化工城”之稱,在長吉圖區域規劃中,吉林市與長春市一道作為腹地支撐,將在東北振興和東北亞區域合作中發揮重要的帶動作用。借著長吉圖區域規劃的東風,吉林市這座東北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城市,將煥發出新的活力,一個新的化工產業發展載體——吉林市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正在迅速崛起,帶動“化工城”實現新的跨越。
古老“化工城”開始“第二次創業”
提起吉林市的工業,首先會想到的是化學工業。吉化公司(現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的前身)在我國化工行業具有重要地位。國家“一五”期間,在吉林市以“三大化”(染料廠、化肥廠、電石廠)為依托組建了新中國第一個化工基地,這一基地于1954年開工建設,1957年正式建成投產。50多年來,作為中國化學工業的長子,吉化公司先后為全國各地輸送人才5萬多人,累計向國家上繳利稅270億元,取得科研成果700多項,轉讓技術36項,為中國化學工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在此次國家批準的長吉圖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全力打造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石化產業基地。支持中石油吉化公司積極推進石化產業向原料多元化、產品精深化、產業延伸化發展,建設吉林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突出發展基礎化工、化工新材料、配套化學品、化纖紡織、生物化工、天然氣化工六大產業,推進吉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建設。 2008年10月,省政府批準成立吉林市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賦予園區省級開發區管理權限,享受省級開發區各項政策。園區規劃面積59.8平方公里,旨在發揮吉林市化工產業優勢,實現產業鏈合理延伸和有機結合,形成具有規模效應的化工產業集群,最終成為帶動吉林省乃至東北地區石化及關聯產業發展,影響全國,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化工基地。 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成為吉林市化學工業發展的新陣地和新載體,用吉林市化工人的話說,吉林市將從這里開始化工產業的“第二次創業”。 目前,吉林市的化工產業主要都集中在園區內,園區擁有化工企業238戶,包括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吉林燃料乙醇有限公司、吉林化纖集團公司等在國內同行業占有重要位置的大型企業集團。已經形成了煉油乙烯、乙烯下游、丙烯下游、芳烴下游、乙烯副產利用、化肥、精細化工、生物化工等八大產業鏈。年原油加工能力75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85萬噸、主要煉化產品115種。豐富的化工原料為產業接續發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作為園區內龍頭企業,吉林石化公司有主要裝置60余套,其中有16套裝置生產規模位居全國前三名,其中乙丙橡膠、丙烯腈、甲基丙烯酯甲酯等9套裝置生產能力位居全國首位;吉林化纖集團的主導產品有粘膠短纖維、腈綸纖維、化纖漿粕等六大系列450個品種,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5萬噸。
助推長吉圖區域開發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吉林市以化工循環園區為基地開啟的化工產業新發展,對長吉圖區域開發、松花江流域保護都將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實施長吉圖開發開放戰略,增強吉林市腹地功能具有重要意義。在長吉圖戰略規劃綱要中提出要“提高長吉圖區域城鎮化水平,繼續鞏固長春和吉林兩個特大城市核心地位。強化長吉直接腹地支撐能力,打造‘長東北’新區和吉林北部工業新區”。建設吉林化工園區,有利于發揮吉林石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項目的龍頭作用,延伸和完善產業鏈,統籌項目布局,集中建設基礎設施,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增加生態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有利于將吉林市建設成為東北地區資源要素集聚高地和物流樞紐中心,發揮吉林市參與大圖們江區域國際經濟合作中的帶動作用。 ——對于促進長吉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吉林省汽車、化工兩大支柱產業,分別雄踞長春、吉林兩地,比翼齊飛。兩大產業為吉林省經濟的跨越發展都做出過卓越貢獻。2010年1月,吉林省“兩會”期間,省委書記孫政才參加吉林市代表團討論時指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之間、各大產業鏈條之間密切協作,相互支撐,共贏共生。 吉林市現有化工類汽車配套企業18戶,有9戶就坐落在吉林化工園區。作為長吉圖化工經濟的龍頭,吉林化工園區以汽車用化學品和三劑產業園為平臺,充分利用吉林化工原料優勢和不斷擴大的汽車配件市場需求,吸引生產要素流向兩大產業配套融合的“中間地帶”,形成鏈式、簇群式、集約式發展格局,對于提升區域經濟層次,早日實現長吉一體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于保護松花江中上游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吉林化工園區對松花江吉林段的水環境影響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園區著力實施清潔生產工藝,發展循環經濟,實現了原輔材料和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循環利用,推動了發展方式的轉變和創新,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的排放,對松花江流域中上游地區生態環境保護起到示范作用。 據了解,截至目前,園區共關閉98套技術落后、污染嚴重、缺乏競爭力的裝置。圍繞清潔生產,先后引進專利技術二十多套,30萬噸/年含硫廢水制酸項目,被列為吉林省2008年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專項資金扶持項目。
打造國際級化工產業基地
2009年,吉林市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6.86億元。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9100萬元,起步區主干路網及配套管網已同步建成,基本達到企業正常生產條件。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1.6億元,同比增長27.5%。全年新建項目139個,續建項目26個。 在長吉圖戰略的推動下,吉林市化工園區發展步伐邁得更加矯健。 吉林市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管委會主任崔振吉介紹,2010年,園區生產總值將實現350億元,同比增長36.3%;全口徑財政收入計劃實現88.6686億元,同比增長35.9%。 碳纖維產業是園區著力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碳纖維是目前新材料產業中的重點,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園區提出將利用3-5年的時間,按照“做長、做寬、做高”立體發展戰略,加快碳纖維產業的發展,實現生產裝置及助劑國產化,降低碳纖維生產成本,擴大民用工業領域碳纖維復合材料市場,實現產業集群發展。逐步打造成國內最大、國際一流的碳纖維產業基地。同時,將全力打造“精細化工園”、“生物化工園”、“汽車用化學品和三劑工業園”的建設。 在未來發展上,崔振吉表示,園區發展將依托原料優勢,充分發揮吉林市發展化工產業優勢,按照原料路線多元化、產業發展延伸化、產品加工精深化發展目標,產業定位于石油化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生物化工、新能源、靜脈產業等六大產業,形成鏈條、尋求突破,努力將吉林化工園區建設成為拉動全省乃至東北地區關聯產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龍頭,建成全國知名,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化工產業基地。 把握長吉圖戰略的歷史機遇,吉林省和吉林市的決策層進一步提出要依托吉林市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基礎上,將利用五年時間打造兩個千億級石化基地的計劃,即中油吉化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地方配套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000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