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為期三天的“第五屆跨國零售集團采購會(以下簡稱‘跨采會’)”在江蘇南京閉幕。950家跨國零售集團和國內大型商貿流通企業,1330家來自全國各地的外貿出口企業、生產企業在這個高層次、專業性國際采購舞臺上同臺亮相。來自亞、歐、美、非等四大洲的300多家零售企業積極參會參展,其中英國瑪莎、BOOTS和COSTA、法國雅閣食品、美國顯生公司等國際采購商都是首次亮相跨采會。 國家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副主任徐敏表示,本屆跨采會是在當前應對“后金融危機”和大力推進內外貿融合的背景下舉行的。不難看出,此次跨采會是對制造業“擴內需、調結構”的一次實戰檢閱。
創新流通體系推動采購升級
本屆跨采會是在當前應對“后金融危機”和大力推進內外貿融合的背景下舉行的,與以往的展會相比,本屆跨采會規模更大、層次更高,同時在內銷和外貿的渠道整合力度、數量、質量以及規模上都是空前的。 從統計數據看,本屆跨采會共有參展采購商950家,供應商1330家,確認展位數1561個,三項主要指標均超過往屆;同時,應江蘇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的要求和廣大企業的意愿,在國家商務部的大力支持下,跨采會從今年起由兩年一屆改為一年一屆。 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張吉生認為,“擴市場”依然是我們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時,從“調結構”的角度看,結構調整必須以市場為導向,結構調整的結果也應該最終體現在市場上,要經得起市場的檢驗。 據了解,本屆“跨采會”在布展方式上還打破了往屆以省、市為單位參展的傳統模式,按照參展商品類別,分設了消費品館和工業品館,有效提高了洽談采購效率。
“試水”內銷促進內外貿對接
跨采會期間,記者了解到,參展商均為有意拓展內銷市場的外貿企業。但有一小部分企業面對這個龐大的缺少秩序的市場不知如何下腳。 多家參展企業告訴記者,受勞動力價格、物料成本的提高以及人民幣升值影響,加之國外采購商普遍降低報價,外貿企業利潤空間受擠壓程度甚于以往,殘酷的現實迫使企業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國內市場。 上海一家外貿企業老板對記者說,我們目前的現狀是國外市場沒有訂單,而國內市場潛力巨大。但是由于外貿制造型企業一直致力于外貿市場發展,我們對于國內市場十分陌生,沒有國內渠道,不知道品牌怎么建,總之兩眼一抹黑。比如,外貿制造型企業轉型內銷,品牌如何定位?產品如何做差異化競爭?如何做渠道?如何做終端?要什么樣的團隊?等等諸多問題需要尋找答案,或者說需要尋找一條新的企業發展道路。 “此次參加跨采會,便是尋找機會,”他說,“只要有一絲希望,就先做下去。” 鑒于出口壓力仍在不斷加大,國內七成參展企業愿意貼上內外貿對接標簽,“兩條腿走路”。
“擴市場調結構”才能“贏訂單”
采購商高調參展,目的就是要擴大采購份額。大會組委會統計,采購商提交的采購清單涉及500多個大類,兩萬余個品種。千余國際買手在南京“采買”兩天,為本屆跨采會送上156.8億元的賬單,比上屆增長10.5%。沃爾瑪集團、家樂福集團、歐尚集團、百思買五星集團現場簽約76.88億元。 沃爾瑪全球副總裁陳耀昌說,目前,沃爾瑪(中國)與近2萬家供應商建立了合作關系,銷售產品中本地產品超過95%。在江蘇已設16家門店的法國歐尚集團,攤位面積是上屆的四倍,駐會的專業買手、工作人員有近50名。生鮮食品部采購總監陳巍泉說,江蘇門店銷售的產品有40%來自江蘇本地,經過提前接觸,本屆展會已達成采購意向5.8億元,比上屆翻了一番多。 家樂福中國區總裁羅國偉亦表示:“江蘇的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對跨國零售公司有著巨大吸引力。我們目前最為重要的是如何建立消費信心。截至去年六月,家樂福已在江蘇投入20個大型超市,今年將在食品安全、節能用品等方面做出進展。” 宏圖三胞可謂是本次“跨采會”上的大贏家,與戴爾公司簽訂的電腦及附件訂單簽訂了最大單筆交易20億元的大單。作為國內IT行業的大型終端零售商,宏圖三胞在跨國零售集團采購會上,已經與沃爾瑪、家樂福這些國際大型零售商扮演同一個角色:直接采購。宏圖三胞公司的副總經理花貴侃稱,“每年在南京舉辦的跨采會,已經成為宏圖三胞國際采購的重要渠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