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07-05 作者:張嘉輝 來源:上海證券報
|
|
|
中國經濟在過去30年間,GDP平均增速高達9.85%,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三,創造了令世界矚目的成果。然而,粗放式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否具有可持續發展,已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而且,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在城鄉二元結構,區域發展以及收入水平極不平衡的前提下取得的,從長期看,這種不平衡的發展模式本身隱含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中,出口對拉動中國經濟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隨著美歐等發達國家在2008年遭受的“金融風暴”的沖擊,失業上升、需求下降,導致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之一的出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另一方面,構成中國最具競爭優勢的人口紅利,隨著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現象有所緩解,落后地區勞動力的外流現象正在逐步收斂,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勞動力緊張有增無減。顯然,推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一些內在、外在因素都在發生變化。調整產業結構,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已成為中國未來能否持續性發展的關鍵所在。
當然,經濟轉型是漫長的過程,其進程和復雜程度遠超我們的想象和意料。其中會有一定的波折,但結構調整的長期趨勢不會改變。
資本市場作為經濟的晴雨表,將隨經濟結構的調整,也將帶來新的變化。預期未來股票市場指數不會有特別出色的表現,但個股機會卻是精彩紛呈。作為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在我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進程中,要想在規避風險的同時,獲得高于市場平均水平的投資收益,必須在個股和板塊選擇中未雨綢繆。因此,我們建議投資者在未來的投資過程中要重點關注:
第一,重視傳統產業,關注產業政策的調整和變化。比如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將使行業集中度將顯著提高,由此,具有品牌、資金、管理優勢的企業在市場份額逐步提高的同時,仍能獲得穩定回報(毛利率、凈資產收益率)水平。
第二,關注新興產業(包括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新的管理組織架構和營銷模式創新)。產業發展初期,主要依賴于政策推動,投資者需要關注政策變化尤其是涉及法律法規、政府產業政策以及配套的金融、財稅等;中后期則需要從公司層面分析,哪些公司可能在其相關領域競爭中獲得優勢。因此,站在投資的角度,應把握好短期的概念、題材性的短線投資機會,中長期仍需要關注相關公司在技術、資金、管理是否具備長期競爭優勢。
第三,建議經濟結構調整中,消費對中國經濟拉動是經濟結構調整非常重要環節。政府已開始著手解決和完善我國社會保障、教育及醫療體制、解決收入兩極分化、城鄉差別?梢灶A期,未來5-10年,國內消費產業將進入黃金發展期,其中孕育較大的投資機會。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