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26日陸家嘴論壇在上海舉行,倫敦金融城政府政策與資源委員會主席傅思途在與新浪財經獨家對話時表示,人才,監管,稅法以及基礎建設都是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基本的組成部分,并且必須保持平衡。 他指出,上海為達成在2020年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上海需要吸引更多人才以保證創新性和其邁進步伐。政府應當看得更長遠一些并且與國外金融中心分享經驗以及專業性。此外,上海需要在稅法及監管上有更多可預測性和穩定性,這對建立商業信心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一個透明的法律框架確保了合同的良好信譽。 傅思途總結道,人才,監管,稅法以及基礎建設都是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基本的組成部分,并且必須保持平衡。只有通過技術以及基礎建設投資,改進監督機制,才能達成建立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
以下為訪談實錄:
新浪財經:與其他金融相比,上海的優勢與劣勢各是什么,最應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傅思途:上海是一個擁有巨大規模的國內市場,但為了達成其政府設置的在2020年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政府應當看得更長遠一些并且與國外金融中心分享經驗以及專業性。這就是為什么我認為未來發展的方向是伙伴關系。亞洲金融中心的“硬實力”發展在過去幾年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然而,基礎建設需要與合適的“軟實力”相匹配,這不僅僅是技術方面對業務帶來的便利,更需要是有技能的人員以保證金融轉變不斷前行,不斷創新。 新浪財經: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上海的排名遠落后于倫敦?您認為這差距合適能縮小?該如何縮小? 傅思途:新加坡和香港在最近幾年里大大縮短了與倫敦的差距,并且成為了某些業務活動有力的競爭者。上海也在飛速發展并且將大量建設用來吸引頂級研究所以及研究人員的基礎設施。上海不缺乏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野心,但成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需要時間。發展過快會帶來很大的風險。能幫助上海成為成功的國際金融中心的關鍵因素不可能同時突如其來。人才,監管,稅法以及基礎建設都是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基本的組成部分,并且必須保持平衡。 新浪財經:倫敦在“軟實力”上遠優于上海。能否為上海如何吸引金融精英獻計獻策? 傅思途:上海意識到了吸引頂級人才的重要性。短期來看,從國外引入人才是一個迅速的解決方案。因此,政策制定者確保業務能同時在國際及國內金融市場上運行很重要。只有通過技術以及基礎建設投資,改進監督機制,才能達成建立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一個成功的中心也需要創造一個熱情友好的環境。這其中包括簽證制度應更加吸引人才;創建一個讓年輕人有家的感覺的城市等等。在倫敦,人們說的語言超過300種,英國文化的多樣性無疑很好地支持著我們的成功。 新浪財經:在革新以及開放金融市場過程中,中國還需要做很多。您有任何對于優先順序的經驗或建議嗎? 傅思途:上海和其他發展中的中心需要在稅法及監管上有更多可預測性和穩定性。這對建立商業信心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一個透明的法律框架確保了合同的良好信譽。這座城市能幫助上海達成其目標并且加速海上服務的發展,開發航運價格指數以及遠期運費衍生品。因此,即使我們在業務上競爭,我們都應記住金融服務的“蛋糕”足夠每個人來分享(并且會隨張亞洲中心的發展而增長)。因此,我們需要繼續一同合作并互相學習,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北京和上海開設了辦公室。 新浪財經:您認為在金融市場中,創新性和穩定性哪個更重要?是否能提供一些倫敦的經驗給上海一些教導? 傅思途:金融行業的創造性和革新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定風險。但并不是所有承擔的風險都是壞事,尤其是當風險能夠有效控制的時候。許多亞洲中心沒有像西方同行那樣經歷過銀行業的危機。目前世界上分為兩種情況,一種直接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另一種則是由于貿易受到金融危機影響而間接受到影響。危機在經濟周期中出現是很正常的,并且毫無疑問在將來也會有更多的危機。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對革新嗤之以鼻,革新是世界金融的發展以及世界經濟的增長的一個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