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國移動的移動支付標準又作變更。據報道,希望主導“移動支付”市場走向的巨頭中國移動,悄然向中國銀聯靠攏。當前,中國移動正叫停2009年主推的移動支付業務方式RF-SIM,其替代方案為銀聯主導的13.56MHz的移動支付方式。 移動支付標準橫豎不一,產業發展前景令人擔憂。中國移動支付從2006年在廈門試驗以來,整個行業先后經歷了NFC、SIMpass、貼片卡、SWP、MSD卡等方案,整個市場一直處于不溫不火狀態,直到2009年中移動宣布采納頻段為2.4GHz的RF-SIM方案以來,市場才取得初步進展。其中主要因素除了以SIM卡為通道受運營商支持以外,還有其處于微波頻段無需加載天線易于產業化、穩定性高等優點,再加上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的應用作為催化劑,使得RF-SIM方案占據了上風。 中移動面臨的問題也開始顯現,主要表現在三點:一是成本太高;中移動采用的2.4GHz的RF-SIM卡里面有三顆芯片,封裝形式也是采用工藝較為復雜的SIP封裝,即便是將來大規模產業化之后,其成本也遠高于13.56MHz的產品,中移動面對其5億多手機用戶,推廣面臨較大成本壓力。同時,中移動2.4GHz的頻段與目前廣泛用于非接觸IC卡交易的13.56MHz頻段并不兼容,進一步加大了成本壓力。 二是跨行業協作問題。不管是13.56MHz還是2.4GHz的支付標準,歸根到底都要進行開環應用,即移動支付要拓展到公交、地鐵、商戶、影院等多個領域,而要將這個開環應用完全打通,需要不同單位的統一協作。但是移動支付最大的受益者是運營商,上述參與者在沒有得到足夠實惠的情形下,對移動支付應用向其內部市場滲透拓展的動力不足。 三是行業推動者對標準的認知不足和內訌問題。目前,中國移動支付產業的推動者主要是運營商,它們仍然對整個支付標準存在認識上的偏差。中移動在多個標準之間搖擺不定;中國電信既有13.56MHz又有2.4GHz的RF-UIM卡,也沒有重點;中國聯通(600050,股吧)也是發展13.56MHz的SIMpass,同時還嘗試2.4G的RF-SIM方案。除了運營商之外,銀聯也不甘落后,推出自己基于SD卡的支付解決方案,以便借助自身POS終端數量的優勢來掌控產業主動權,但連最基本的近場非接觸支付都沒有實現。 我們認為,移動支付在中國還處于市場萌芽階段,如果以上三個問題不解決,就無法提高用戶黏性、培養用戶習慣進而做大市場。
|
|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產品,版權均屬新華社經濟參考報社,未經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發表使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