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月13日,河南省項城市秣陵鎮的一家私人糧食收購點正在進行小麥收購。新華社記者:趙鵬 攝 |
 |
河南種糧農民爭售新糧。6月10日,周口市東郊國家糧食儲備庫工人往糧倉里運新糧。 眼下,河南省小麥收割基本結束,全省各地糧食收購部門按國家制定的收購價敞開收購,廣大糧農積極踴躍出售新糧。新華社發(楊正華
攝) |
 |
游走在伊犁河谷的“機械麥客”。7月10日,“機械麥客”與農戶共同查看收獲的小麥。新華社記者:沈橋
攝 | 編者按:自2007年春以來,國際農產品基準價格呈現出普漲態勢,小麥、大豆、玉米、油菜籽的價格一度創出歷史高位。然而在國內,糧價只是在穩定中略有走高。但巨大的國內外糧食價格差異也在引發一系列問題——國內糧農種糧積極性減退,惜售現象普遍,跨國糧食走私時有發生……如何應對這一困局?需要各有關方面的高度關注并積極采取對策。
華如興:國際背景為中國糧食提價創造條件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華如興認為,近來全球糧價持續飆升的大背景是我國解決糧食問題,放開糧食價格的一個重要契機。真正市場化的糧食價格,有利于農民收入的提高,可以起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作用。 華如興說,石油、有色金屬等價格的屢創新高,使農資價格節節攀升,農民種糧成本隨之增加。而目前與國際糧價脫軌的國內糧價相對偏低。解決“三農”問題,尤其是增加農民收入便顯得尤為重要,應該趁目前國際糧價上漲之機,適度放開國內糧食價格,使國內糧價逐步與國際接軌。 不過華如興也同時指出,國內糧價上漲必須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片面追求所謂的“一步到位”,更不可能出現一下子“漲到位”的情況。 對于放開糧價可能導致的國內CPI指數的進一步上漲,華如興表示,在全球通脹背景下,CPI的上漲是一種特殊情況。可以通過由國家地方財政對城市低收入人群,如進城務工人員、大學生、低收入家庭等,進行適當補貼的方式,消化由糧價上漲造成的CPI壓力。我國解決糧食問題的根本途徑,主要還是在于花大力氣狠抓糧食生產環節這一源頭。變家庭式小范圍生產為糧食生產大規模產業化,充分發揮地緣優勢,因地制宜,加大調研與科研投入,從而提高農民收入。 另外,在談到國內外糧食價差導致的走私現象時,他指出,國家在提高糧食價格的同時,應更有效控制國內糧食出口,加強海關各項監管措施,保證國內糧食供應安全。
梁東黎:政策支持是解決糧食問題的關鍵
南京大學商學院經濟學系教授、中華外國經濟學會江蘇省分會副會長梁東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世界糧價飆升對于中國社會、經濟都有一定的影響,解決國內以糧食問題為代表的“三農”問題是一個相當復雜的過程,關鍵還是要靠國家機關及各級政府對農業政策扶持。
梁東黎說,地方政府對于地域工業化、高GDP增長的追求,以及解決地方就業的壓力都導致農村大量耕地為工業用地所侵占。如何切實保障18億畝農耕用地“紅線”成為一個關鍵的問題。這就要求在堅持中央政府各項“優農惠農”政策的同時,明確各級政府的責任,使其不但要“對上負責”,同時更要“對下負責”,切實解決農村基層工作中的各項問題。還要不斷完善上級政府機構各項督察機制,加大過失懲處力度。再次,在土地政策允許的地區,要進一步加大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步伐,保障農民的增產增收。 在談到糧食價格上漲時,梁東黎認為,這是糧食價格市場化的表現,它主要受供求關系影響,即美國等發達國家對于生物能源的開發利用加大了糧食產品的消費力度。同時,糧價上漲還與世界通貨膨脹、國際油價上漲、市場投機行為有關。而對于國內社會而言,糧價的適度上漲,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對于消除改革開放以來逐漸形成的城鄉居民收入的“剪刀差”現象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最后,梁東黎對記者說:誰是糧食價格上漲的真正受益者是一個需要各界認真思考的問題,作為糧食生長者的廣大農民與運輸、儲備、加工等下游產業間的利益博弈是這個問題的焦點,而回答這個問題則需要大量調研證據的支持。
王。杭哟蟆叭r”直補力度
河北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教授王健在談到國際國內糧價上漲時對記者說,在這個糧價高企的時代,各級政府要加大對農村、農業、農民的直接補貼力度,加強城鎮地區社會保障體制,從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社會穩定。 王健指出,防止谷賤傷農是解決當前國內糧食問題的關鍵。國際市場糧食價格波動,是一種糧價深度市場化的表現。但糧食作為一種經濟必需品,它的商品率相對較低,其價格主要還是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自身彈性較小。而近年來我國糧食的連續豐產,特別是今年的夏糧豐收,對維護我國的糧食穩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一些鄉鎮地區糧倉的廢棄和取消,國家農產品支持價格缺乏落實渠道,而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如電力能源等的上漲,更提高了農民種糧的成本,加大“直補”力度就成為了解決谷賤傷農最為行之有效的途徑。 由于我國農村糧食生產以自我消費為主的特殊性,所以國際糧價波動對我國農村的影響較小,城鎮居民反而承擔了較大的上漲壓力。對于這一問題,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社會保障法律機制,切實解決好城鎮居民,特別是低收入居民的“吃飯”問題。 在糧食生產環節,“糧食豐產工程”等項目的相繼上馬,從選種、土肥控制、抗自然災害等多角度為農民的豐產豐收提供了技術支持。我國的農業產業化,雖然在近十幾年的推行、發展過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梢哉f,我國農村產業化的發展是一個圍繞有效提高農產品商品力的漸進過程。 最后,王健表示,雖然我國糧食情況總體安全穩定,但各級政府部門必須建立組織、行政、財政、金融等各方面的防風險意識。在減少信息不確定性的同時,大力出臺“優農惠農”的各項配套措施。
易法海:保證糧價穩定重點是立足國內
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易法海認為,糧食相較于其他農產品,其行業特點更多的是一種公益性非商業產業,這就決定了必須保證其價格的相對穩定性。 易法海表示,國際糧價上漲,主要由一些主要產糧地的自然災害導致,同時與生物能源的消費等也有一定的關系。而我國糧食安全建設的重點還是要立足國內:要大力完善糧食儲備的各項機制,為農業生產創造有利的條件和環境。 易法海教授指出,由于我國糧價放開時間較短等原因,我國實際糧食價格相對國際市場偏低。但種子、化肥、農業機械等上游產業的價格上漲,使我國糧食生產成本大大提高。這時候,提高糧食價格,就像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固然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但另一方面價格的上漲又會影響到一系列下游產品的價格,比如以糧食為飼料的動物養殖業,以及以糧食為原料的生物能源企業等。目前,最重要的還是保證我國糧食價格的相對穩定性。 長遠來看,糧食生產產業化是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一條必經之路。而農業產業化的關鍵之處在于做大做強下游產業,完善糧食運輸、儲備、加工等各項環節,加大糧食產業附加值。
易法海在談到保護農耕用地的時候特別強調,保護良田耕地,特別是對于基本農田建設的保護,在當前中國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問題。雖然國家有各項政策,但某些基層政府并沒有貫徹落實,雖然有法可依,但執法不嚴的情況時有發生,工業用地蠶食農業耕地時有發生。目前來看,不但要提高農田數量,更要通過技術科技的投入,提高農田質量,所以如何落實是這個問題的關鍵。 “總之,糧食,作為一種特殊商品,隨著市場化的不斷推進,一定不能對其掉以輕心!币追êUf。
相關報道
今年新麥價格穩中小幅走強
據國家糧食局權威統計,截至6月25日,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四川、陜西9個小麥主產省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2008年新產小麥2207.4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768.2萬噸,其中國有糧食企業收購2040.1萬噸,占收購總量的92.4%,比上年同期增加704.5萬噸。河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6省中儲糧委托收儲庫點按最低收購價累計收購1872萬噸,占國有糧食企業收購總量的91.8%,比上年同期增加657.7萬噸。[詳情]
背景鏈接
國際米價達20年來最高點
日益走高的世界糧食和食品價格引發各國關注。在前不久結束的西方八國集團部長會議上,本不在議程的糧價問題成為熱點。 據統計,世界主要糧食價格自2005年已上漲80%。今年3月,大米價格達到19年來最高,小麥價格創下28年來最高。僅今年頭兩個月,世界糧食價格就上漲了9%。 在泰國,大米價格上漲還加劇該國通貨膨脹。據統計,今年2月份泰國通貨膨脹率為5.4%,創近20個月來最高點。如果米價在短期內得不到控制,泰國通脹率有可能繼續上升。 目前,世界糧食計劃署正準備一份清單,列出對糧價上漲“最為脆弱”的30個國家。這些國家有的是已經存在大量饑民,有的是因為糧價過高導致出現了大量新的饑民。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里亞說,在世界糧價上漲中,“最令人不安的是窮人,他們受糧價上漲的影響最直接、最嚴重! 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干事喬塞特-希蘭認為,糧價上漲由多種因素組合造成,如能源價格上漲,氣候變化影響農作物收成,新興經濟體需求增長和大力發展生物燃料等。
我國糧食價格存在上漲壓力
前不久,國家糧食局副局長曾麗瑛表示,目前糧食生產穩定發展,國內糧食庫存充足、供應充裕,但中國糧食產需仍存在一定缺口,同時受今年國內農資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和國際因素影響,價格有一定的上漲壓力。 曾麗瑛在出席“2008年中國糧油市場展望會”時說,中國目前糧食庫存充足,庫存消費比遠遠高出國際公認的17%-18%的安全線。同時她也預計,2008年中國糧食播種面積穩中有升,總產量可能保持在一萬億斤左右,其中小麥更有望連續五年增產。因此她認為,中國政府今年有能力保持小麥、稻谷、玉米等主要品種的價格基本穩定。 除了大豆之外,中國目前幾乎所有的大宗糧食價格都遠低于國際糧價。曾麗瑛表示,2006年到2007年,在國際糧食市場價格高企時,中國政府成功地維持住了國內價格的相對穩定。據國家糧食局統計,2007年末,中國小麥價格同比增長1.3%,早秈稻價格同比增長7.6%,中秈稻同比增長7.8%,晚秈稻同比增長9.2%,玉米價格同比增長12.7%,皆遠低于國際市場價格增幅。粳稻價格甚至略微下降。 目前中國惟一受國際市場影響大的糧油品種,就是進口依存度超過60%的大豆。 美國農業部還預測,07/08年度,中國大豆進口將會達到創紀錄的3400萬噸,預計未來10年進口數量將超過5000萬噸,由于中國國產大豆增產數量有限,中國進口大豆占消費總量的比例將由07/08年度的70%上升到75%。(宗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