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國際知名度市場影響力 ●有利了解海外賓客消費偏好
●市場需求有可能大幅度增加 ●應該精心準備把握市場良機
每當我們提到老北京的經濟文化財富,往往會想起同仁堂、全聚德、榮寶齋、張一元等老字號企業。“頭戴馬聚元,身穿瑞蚨祥,腳踩內聯升,腰纏‘四大恒’”,這曾經是老北京人生活消費的最高理想。這些老字號不僅是我國商業文化的精髓,也是北京傳統特色經濟的寶貴資源。北京奧運會為我國特色經濟走向世界提供了一次良機。
北京的老字號多誕生于明清時期,這些古老的家族制企業在商品經濟的錘煉中形成了優秀的中國商業文化。然而,隨著這些老字號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公私合營和國有化浪潮中逐漸去市場化,相當一部分走向了衰落。資料顯示,原國內貿易部在20世紀90年代認定的1600多家老字號,目前僅有10%通過產權體制和運營機制的創新,得到發展壯大,同仁堂、全聚德等少數企業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仔細研究那些已經或即將走向破產的老字號企業以及大多數還在維持經營、苦苦支撐的那些老字號,我們不難發現它們存在一些共性因素,如決策者市場意識不強,缺乏創新意識,很難適應市場的變化;產權關系模糊,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企業活力不足;產權保護差,導致無形資產非正常流失。另外,和我國的其他中小企業一樣,資金瓶頸和人才瓶頸也是導致老字號風光不再的重要原因。
必須承認,作為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運營的企業,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是一條鐵律。所以,老字號重鑄輝煌,它們首先要做到的是遵循市場的基本規則,利用機制創新、產品創新、渠道創新等手段,提高自己的市場適應能力。筆者認為,奧運會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北京老字號可以利用東道主的地利優勢,把握這次難得的發展機遇,讓企業實現超常規發展。對于那些正處于困中求變的老字號企業來說,奧運會或許是一個天賜的良機。
具體而言,奧運會給北京老字號帶來的商機主要體現在:
第一,提高老字號的國際知名度,增加市場影響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全球不同文化相互碰撞時,民族特色是彰顯本國文化魅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代表著中國傳統商業文化精髓的北京老字號將在奧運盛會中大放異彩。按照官方的預測,本次奧運會將接待各國代表團、工作人員、新聞媒體等近25萬人。通過這些老字號,國際友人將體驗中國式消費,領略中國的餐飲文化、中醫藥文化、服飾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可以說,奧運會為包括北京老字號在內的中國企業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展示舞臺。
第二,增加對海外賓客消費偏好的了解,為企業創新注入新的動力源泉。老字號的地域性是企業特色形成的基礎,沒有相應的歷史文化背景,就不會有老字號的生命力。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老字號只能在創建地生存。相反,國際化是老字號企業走向成熟的必然選擇,因為廣闊、多元化的國際市場更能凸顯中國老字號的特色,可以為它們提供足夠大的生存空間。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走出去”戰略,企業就必須首先了解異域風情。當老字號企業有機會直接面對奧運會送來的國際客戶時,就應盡情享受這一“免費”的信息大餐,了解企業特色與國際市場需求的沖突與耦合點,以推進企業創新。
第三,市場需求有可能大幅度增加,為企業的資本積累提供更大的空間。老字號的產品、服務以及企業運作模式具有濃郁的本土特色,對海外客人有很大的吸引力。奧運期間,國際友人在北京的餐飲、購物、娛樂等活動,不僅在麥當勞、家樂福等國際型企業消費,也會有很大一部分集中于中國本土特色的產品和項目。顯然,這將擴大老字號的產品需求,給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可能是北京老字號所面臨的最直接的奧運商機。
當然,奧運會對北京老字號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也是深層次的。但是,它帶來的發展機遇卻不是所有的老字號都能把握的。只有那些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人才準備和物資準備的企業才可能乘奧運之東風,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北京工商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