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古鎮公開拍賣租售景區,以求發展當地旅游業,此事招致眾多質疑。政策法規對此“突破”能否開綠燈?事情的結果究竟會怎樣?古鎮以外的人們似乎更盼望早日尋得答案。
近日來,安徽省肥西縣三河古鎮一則景點對外租賃、拍賣公告,好似一石激起千層浪。“全球租售,是否會破壞徽文化遺產”、“租售,能否解決三河旅游開發問題,過濃的商業味是否會破壞文物古跡”……在互聯網上輸入三河古鎮租售字樣,相關報道上百條,網友跟帖眾多。
“這段時間,鎮政府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三河鎮人民政府黨政辦副主任岳瑾無奈地對記者說。她所說的壓力,很大一部分來自媒體,特別是互聯網。 壓力下的古鎮“叫賣”行動究竟何去何從?近日來,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古鎮公開“叫賣”惹風波
“為另辟旅游發展蹊徑,將劉同興隆莊、楊振寧舊居、鶴廬3個成熟景點單個或整體對外租賃、拍賣。”
2008年3月4日,安徽省肥西縣三河鎮政府政務公開欄一則醒目的公告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三河鎮還計劃將古鎮一些有價值的非文物舊民居通過政府逐步征收后,面向全球整體對外招商引資開發或招租,實行連片開發,整體經營。 擁有2500多年歷史的三河古鎮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不是因為這里美麗的水鄉景致、悠久的歷史文化,吸引人們的,是為如此良景重新尋覓“好當家”的“聲聲叫賣”。 “租售只是一個方式,目的是讓三河的旅游走向市場。”
三河鎮黨委書記周大躍算了這樣一筆細賬:“從2000年發展旅游以來,三河鎮政府直接用于完善旅游設施的資金已超過1億元。如果加上古鎮整治、拆遷居民安置等,投入至少達到三四億。然而,這種支出與收入極不均衡,支出大于收入。門票,每年只幾十萬元收入,加上各項稅收等不過百把萬,而每年景區聘用管理人員工資,就需支付幾十萬元。” 巨大的資金缺口,成了三河發展特色旅游邁不過的一道坎兒。 小南河,可謂三河之魂。目前卻因為水質惡化,急需整治,引水、治污成了當務之急。據透露,總投資達3000萬元的三河鎮污水處理廠項目將于今年年底開工建設,建成后將大大減少三河鎮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的排放量,一定程度上緩解巢湖水污染。然而僅引水、污水處理這兩項工程,估計耗資就上億! 英王府——著名太平軍領袖陳玉成故居,極具開發價值。但目前被幾十戶居民擠占,不光不能作為觀光的景點,還因為無法實施有效保護而岌岌可危。要把居民遷出,要進行搶修,要進行重新規劃和開發,這無疑又需要一筆巨額資金。 在三河鎮政府看來,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招商引資——讓優勢資本進入三河鎮,讓三河旅游走向市場。“景點‘租賃或拍賣’,讓有能力者來進行開發。這樣,政府將有更多精力宣傳三河旅游,加大新產品的開發和研究以及做好環境基礎服務。”
引人引資為好景常在
推動三河鎮政府作出決策的,還有另外兩個原因。三河鎮——位于肥西縣東南部,地處合肥、六安、巢湖三個地市交界處,無論是安徽省著力打造的環巢湖大旅游、省會經濟圈(三河是交匯點),還是合肥市的大建設、濱湖新區的沿湖發展,三河鎮都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因此,對于三河來說,優勢資本、優秀管理人員等等都是抓住機遇的重要因素。 但現狀卻是,三河不光缺乏優勢資本,還缺乏優秀的管理人才。由于一直是政府在主導旅游工作,鎮機關人員在抓旅游工作的同時,還要抓計劃生育、農業、工業等各項工作,面面俱到,難免力不從心。加上鎮內不少景區從業人員管理水平不高,市場意識不強,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因素嚴重制約了三河鎮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 另一方面,三河鎮的旅游發展目前正處在“瓶頸”階段。自從2000年發展旅游以來,三河鎮的旅游業經歷過“風光”,也遭遇了挫折。在2003年和2004年的“鼎盛時期”,這里每年游客多達六七十萬人。那時的三河到處人聲鼎沸,車水馬龍。然而,2005年“十一”門票風波后,旅游人氣銳減,每年的游客一下子降到二三十萬人。雖然目前人氣有逐步回升之勢,但與當年人氣最旺時相比,仍差了許多。 目前,三河旅游的經營和管理已遠遠不能滿足旅游市場的需要,策劃不出有影響的活動把游客真正引過來、留下來,無力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 在周大躍遞給記者的名片背面,印有16個字推介三河:“千年古鎮,生態水鄉,名人故里,美食天堂。”這是三河鎮面向全國征集的城市名片,“這就是三河鎮未來的發展目標,10年之內,說不定要不了10年,三河鎮就將成為一個世界一流的水鄉古鎮。”周大躍描繪道。
鎮政府扛壓力慎重前行
三河鎮的“尋租”行動還在繼續。據了解,目前已經有多家單位希望詳細了解承租、承拍的具體細節,景區資產評估也進入了最后階段。但質疑聲依然不斷。 “如果是引進社會資金進行古跡保護,政府本意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在操作中,如何解決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的。”原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室主任方咸達在接受采訪時同樣表示了自己的擔憂。 他所說的問題,是指社會資金進入后,在利益的驅動下,會否出現商業開發與文物古跡的保護失衡的狀況。“事實上,三河曾經走過彎路,一些商業開發的仿古建筑,比如望月閣、萬年臺,由于施工方繞開文化部門和文物部門,違背了設計者的原意。最后因為無法融入三河的大氛圍而成為敗筆!現在社會資金進入古鎮的事例屢見不鮮,有失敗的,也有成功的。三河要走市場,必須吸收成功的經驗,吸取失敗的教訓!” 方咸達說:“現在古鎮開發保護的一個通病就是,全給旅游部門開發管理,可能會管亂;全部交給文化、文物部門管理,可能會管死!” 由于來自媒體的壓力,三河鎮政府走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考察各古鎮就進行了3次,“對于各個方面的壓力,我們已經做好了思想準備,三河景區部分景點的出租或是拍賣從根本上也是為了保護古鎮,為了當地旅游業更好的發展。任何取得經營權的單位也都必須遵守古建筑保護條例和三河鎮的總體規劃。以及單個景點的單項規劃。盈利的渠道也不能靠過度開發,而要通過創新旅游商品、發展演藝活動、增加門票收入來取得。”周大躍說:“我們愿意聽取所有有益于三河發展的觀點,但是不會因為別人的議論而放慢腳步。” “無論是拍賣還是租賃,都要以保護資源為最根本出發點,然后才是景區經營性開發。”三河景區管理處旅游辦公室副主任高昌鎖強調。
|
年初,山西省政府認定祁縣政府轉讓喬家大院經營權的意向屬違法行為,認為以喬家大院的經營權作價入股、把喬家大院作為企業資產交由公司經營,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以及《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的精神。山西省政府的文件同時指出,同意地方政府采取招商引資等吸納社會資金的辦法,對喬家大院(在中堂)的周邊環境進行整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