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了在老撾萬象舉行的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第三次領導人會議,并發表了題為《合作的紐帶 共同的家園》的講話。3月27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財政部聯合發布了《中國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國家報告》。這些充分表明,中國重視并積極參與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
 |
在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中凸顯區位優勢的廣西南寧。張欣
攝 | 自2005年GMS第二次領導人會議以來,中國政府進一步大力推進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并在各種協調機制中發揮積極作用。中國繼續在交通、能源、電信、環境、農業、人力資源開發、旅游、貿易便利化和投資等九大重點領域深化與GMS各國的合作,不斷推進衛生、禁毒等其他領域的合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下一步將加大合作。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成立于1992年,成員包括中國、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越南六國,宗旨是加強經濟聯系,消除貧困,促進發展。亞洲開發銀行是合作的發起者、協調人和主要籌資方。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有領導人會議、部長級會議、高官會和工作組四級組織結構,秘書處職能由亞行行使。 經過10多年的發展,大湄公河次區域已經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和東亞一體化速度最快的地區之一。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以項目為主導,根據次區域成員的實際需要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截至2007年12月,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圍繞基礎設施建設、跨境貿易與投資、私營部門參與、人力資源開發、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五大戰略重點,共開展了包括交通、能源、電信、環境、農業、人力資源開發、旅游、貿易便利化與投資九大領域180個合作項目,動員資金總額100多億美元。
九大領域合作取得新成果
中國一直是次區域合作的積極參與者。3年來,資助了南北經濟走廊及大湄公河次區域信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的建設,制定了落實《大湄公河次區域貿易投資便利化戰略行動框架》的國家計劃,并從2006年1月1日起對柬埔寨83項、老撾91項和緬甸87項輸華產品實行了單方面零關稅待遇。中國還舉辦了首屆大湄公河次區域農業部長會議,建成開通了大湄公河次區域農業信息網,推動舉辦了大湄公河次區域公共衛生論壇,并在電信、農業、衛生、能源、貿易投資等領域為各國提供了400多人次的培訓。這些行動不僅推動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走向深入,也為促進各國發展做出了貢獻。
禁毒合作力度加大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在禁毒領域與國際組織和相關國家的合作。2006年,中國政府出臺專門政策,加大對境外替代種植工作的支持力度。一是安排專門的境外替代種植專項資金,對中國企業在緬甸、老撾北部從事替代種植、發展替代產業予以扶持。二是擴大了進口返銷產品的品種范圍、延長了進口配額的有效期。三是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制定了對企業開展境外替代種植項目予以保險支持的辦法。四是向緬甸政府提供援助在緬北果敢地區實施毒品替代種植項目。五是為便利替代種植人員到境外開展工作制訂了靈活的措施。 中國政府與老撾、緬甸簽訂合作協議,積極開展雙邊合作。2006年,中國政府援助老撾60萬美元建設一所戒毒康復中心,提供一批價值60萬元的戒毒藥品;為緬甸政府提供2萬噸大米的緊急援助,以避免緬北煙農因生活困難而復種罌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