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近年來進入海外資本市場的第一步大多落在紐約或倫敦,不甘落后的德國證券市場逐漸敞開大門,希望成為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新落點。據德國媒體報道,2007年將有一到兩家中國企業在德國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預計籌資金額將相當可觀。
如今,設在法蘭克福的德國證券交易所已設立專人負責中國企業上市。去年9月,德交所派人來華召開專門推介會,積極推動中國企業赴德上市。今年11月27日到29日,德交所每年最大的盛會“德國自有資本論壇”,單獨開設了“中國分論壇”,并邀請40多家中國企業參加,數量遠高于往年。
面對德國證券市場拋出的“橄欖枝”,中國企業需認真權衡利弊,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目標以及德交所特點決定是否赴德上市,并制定相關策略。
要與“全能銀行”打好關系

德國證券交易所門前。經濟參考報資料圖片 |
德國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德國證券市場發展卻長期滯后。截至2006年9月底,在世界主要交易所總市值排名中,德交所排名第八,總市值僅相當于紐約證交所的1/10。這與德國長期以來以銀行為核心的金融體系分不開。
德國實行“全能銀行制”,《銀行法》使銀行在證券業務方面占有統治地位。雖然近年來到證券市場籌資的企業不斷增加,但這種狀況并未得到根本改觀。因此,中國企業如果選擇在德上市融資和進行股票交易,首先要與各大“全能銀行”建立密切關系。
在德上市有利因素多
目前,中國企業選擇在德上市會有很多有利條件。
首先,中國企業股票和中國概念基金已長期在德交所交易,市場對中國企業的投資價值相當看好。目前德交所已有210只中國股票在掛牌交易,包括中國鋁業、中石化、中國電信等大型企業,2005年交易額達到14億歐元。在全部上市基金的回報率排名中,中國概念基金占到前十名中的五席。同時,上海證券交易所與德交所使用相同的電子交易系統Extro系統,便于雙方合作。
其次,相對于私人企業,德國證券市場對國有企業或有政府背景的企業更為信賴,這為中國國有企業在海外上市提供了一個難得空間。
第三,目前歐元對人民幣比價走高,中國企業在德上市可以籌得更多資金,籌集的歐元資金用于國內投資也有明顯優勢。
第四,對許多計劃進入歐洲市場的企業來說,在德交所上市可贏得更高知名度。德交所的7000余家上市企業,大多在機械、化工、能源等領域擁有技術和市場優勢。
最后,與其他交易所相比,德交所集證券、期貨、清算結算為一體,給上市企業和投資機構帶來更多投資機會。此外,相對于世界其他主要交易所,在德交所上市的成本要低許多。
策略選擇很重要
根據德國證券市場的主要特點和我國企業狀況,我國企業在德上市應注重策略選擇,穩中求進。
首先,我國公司在德上市應盡量選擇德國主要銀行、保險公司或基金公司作為承銷商。其次,我國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各銀行的投行部門等,應積極考慮到德國本地注冊,協助國內企業在德上市和參與企業并購。根據德交所規定,擬上市公司需要由在德國注冊的會員承銷商和中介機構幫助提交上市申請材料,而中國目前無一家投資銀行是德交所的會員。
總之,在我國大量企業迫切需要直接融資,而滬深兩市規模尚小,香港、美國等地交易所只適合國內少數大型企業和高科技企業上市的情況下,在德國證券市場上市無疑是我國廣大企業的一個很好選擇。 |